台风,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强大风暴,每年都会在全球多个地区造成严重影响。为了更好地记录和预警这些风暴,台风的命名系统应运而生。本文将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科学故事,并分享一些趣味瞬间。
台风命名的起源
台风命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。最初,各国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传统为台风命名。由于命名方式不统一,给国际气象交流带来了很大不便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世界气象组织(WMO)于1949年建立了台风委员会,并开始制定统一的台风命名系统。
台风命名的规则
台风命名系统遵循以下规则:
- 命名表轮换:台风命名表每6年更新一次,确保命名表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。
- 性别轮流使用:命名表中男女名字轮流使用,避免性别歧视。
- 避免敏感名称:命名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的名称,如国家、地区或宗教等。
- 不重复命名:一旦台风造成严重灾害,其名称将被永久移除,并从下一个命名表中删除。
台风命名的趣味瞬间
“山竹”与“飞燕”:2018年,台风“山竹”和“飞燕”先后登陆我国。有趣的是,这两个台风的英文名字分别为“Mangkhut”和“Fay”,在中文中谐音为“山竹”和“飞燕”,让人不禁联想到成语“山竹飞燕”。
“蝴蝶”与“达维”:2012年,台风“蝴蝶”和“达维”先后登陆我国。这两个台风的英文名字分别为“Son Tinh”和“Davies”,在中文中谐音为“松廷”和“达维”,让人不禁想起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。
“山竹”与“飞燕”的命名争议:在2018年,台风“山竹”的命名引发了一些争议。部分网友认为“山竹”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负面意义,应该避免使用。但最终,台风委员会还是决定保留“山竹”这个名称。
台风命名的科学依据
台风命名系统并非随意制定,而是基于以下科学依据:
- 风暴强度:台风命名与风暴的强度密切相关。通常,强度越大的台风,其命名越具有威慑力。
- 影响范围:台风的影响范围也是命名的重要依据。影响范围越广的台风,其命名越具有警示作用。
- 灾害程度:台风造成的灾害程度也是命名的重要参考因素。灾害程度越严重的台风,其命名越具有警示意义。
总结
台风命名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预警台风而制定的。了解台风命名背后的科学故事和趣味瞬间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自然灾害,提高防范意识。在未来,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,台风命名系统也将不断完善,为人类抵御自然灾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