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风,作为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,每年都会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。2018年,共有30个台风生成,其中一些台风的命名更是让人印象深刻。本文将带领大家揭秘2018年台风命名背后的科学故事,并分享一些趣味命名瞬间。
台风命名的科学依据
台风的命名是为了方便人们识别和记忆,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。世界气象组织(WMO)台风委员会负责台风命名工作,每个成员国有权提出台风命名候选名单。以下是台风命名的几个要点:
- 命名规则:台风命名通常采用英文字母,从“A”开始,按顺序循环使用,直到“W”。如果一年中台风数量超过26个,则从“AA”开始,以此类推。
- 文化因素:台风命名尽量考虑各成员国的文化,避免使用具有冒犯性或敏感性的词汇。
- 性别平等:台风命名不受性别限制,既可以使用男性名字,也可以使用女性名字。
2018年台风命名列表
2018年,共有30个台风生成,以下是部分台风的命名:
- 玛莉亚:2018年第8号台风,于7月3日生成,于7月8日登陆我国台湾。
- 温比亚:2018年第18号台风,于8月10日生成,于8月18日登陆我国上海。
- 苏力:2018年第9号台风,于7月24日生成,于7月31日登陆我国台湾。
- 山竹:2018年第22号台风,于10月10日生成,于10月17日登陆我国广东。
趣味命名瞬间
在台风命名过程中,也有一些有趣的瞬间:
- “山竹”的由来:台风“山竹”的命名来源于菲律宾,意为“水果”,寓意着台风如同一颗巨大的山竹,威力十足。
- “玛莉亚”的争议:台风“玛莉亚”在登陆我国台湾时,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,认为“玛莉亚”这个名字带有性别歧视。对此,世界气象组织表示,台风命名不受性别限制,但会考虑各成员国的意见。
总结
台风命名是一个既有科学依据又有文化特色的领域。了解台风命名背后的故事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自然灾害。2018年的台风命名中,既有庄重严肃的命名,也有充满趣味的瞬间。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,大家能够对台风命名有更深入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