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台风,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气象现象,每年都会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影响。在台风肆虐之际,我们总能听到关于台风命名的报道。那么,这些听起来颇具特色的台风名字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?本文将带您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规则与趣味瞬间。
台风命名的起源
国际命名系统
台风命名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。当时,为了方便国际间交流,世界气象组织(WMO)决定采用一种统一的命名方法。1950年,台风命名系统正式启用,采用一个由14个国家组成的命名委员会制定的名字列表。
中国台风命名
我国加入命名委员会后,于1979年开始使用自己的台风命名系统。根据规定,我国负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台风命名。我国台风命名列表共有140个名字,其中10个为备用名,每个名字使用一次后即作废,五年后重新启用。
台风命名规则
字母顺序
台风命名采用英文字母顺序,从“A”开始,到“W”结束,每年循环一次。字母“U”和“Q”因发音相似,容易混淆,故不用于台风命名。
名字含义
台风命名尽量选择具有寓意、易于记忆的名字。例如,“山竹”、“玛莉亚”等名字,既具有地域特色,又易于传播。
名字使用
台风命名需遵循以下规则:
- 每个台风只有一个名字,且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不变。
- 若一个台风的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级别,则正式启用其名字。
- 若一个台风的强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,且可能造成严重灾害,则可临时启用备用名字。
趣味瞬间
命名趣事
在台风命名过程中,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。例如,2005年台风“达维”的命名过程中,日本专家提出“达维”意为“恶魔”,寓意该台风破坏力极强。最终,这个名字被采纳,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“恶魔”为名的台风。
名字争议
有时,台风命名也会引发争议。例如,2018年台风“苏力”的命名引发了一些争议,因为“苏力”在韩国语中意为“恶鬼”,被认为不吉利。然而,根据命名规则,台风名字一经确定即不可更改。
结语
台风命名规则与趣味瞬间为我们揭示了气象奇观背后的故事。这些名字不仅具有寓意,还便于人们记忆和传播。在台风肆虐之际,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,或许能让我们更加关注气象变化,提高防灾减灾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