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风,作为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,每年都会给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影响。为了方便人们对台风进行识别和记忆,国际社会制定了一套台风命名规则。本文将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奥秘,探讨为何会选用这些特定的名字。
一、台风命名的起源
台风命名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日本。由于日本地处台风多发区,为了方便渔民和航海者识别台风,日本气象厅开始使用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名字来命名台风。后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,台风影响范围不断扩大,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统一台风命名规则的重要性。
二、台风命名规则
命名表轮换:国际台风委员会(Typhoon Committee)负责制定台风命名规则,并制定了一套全球通用的台风命名表。命名表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的台风委员会成员共同选定,每个成员国有10个名字,共140个名字。
字母顺序:命名表中的名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,但为了避免混淆,英文字母Q、U、X、Y、Z并未被列入命名表。
性别中立:台风命名不区分性别,旨在避免性别歧视和偏见。
避免敏感词汇:命名时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民族、宗教、文化等方面敏感的词汇。
地域特色:命名表中的名字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,反映了各成员国的文化、历史和风俗。
三、为何选择这些名字?
易于记忆:台风命名规则要求名字简单、易记,以便人们在短时间内记住台风名称。例如,2019年台风“利奇马”的命名,来源于中国,寓意着“顺利、安全”。
避免混淆:命名规则要求每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唯一,避免不同年份、不同地区的台风名称重复,从而降低混淆的可能性。
文化传承:命名表中的名字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,反映了各成员国的历史和文化。
警示作用:台风名称往往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,提醒人们关注台风的潜在危害。
四、案例分析
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台风名称及其背后的含义:
台风“山竹”:2018年台风“山竹”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之一。其名字来源于菲律宾,意为“水果”,寓意着台风带来的破坏力如同山竹般坚硬。
台风“玛莉亚”:2018年台风“玛莉亚”是近年来影响我国台湾和福建的最强台风之一。其名字来源于美国,意为“玛利亚”,寓意着台风给人们带来的痛苦。
台风“海贝思”:2019年台风“海贝思”是近年来影响日本的最强台风之一。其名字来源于日本,意为“海螺”,寓意着台风带来的破坏力如同海螺般巨大。
五、总结
台风命名背后的奥秘,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台风灾害的重视,也反映了各成员国的文化、历史和风俗。通过统一、简洁、易记的命名规则,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应对台风灾害。